Organization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
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关于“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任务要求,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于2020年12月推动成立的独立非营利性第三方医院评审机构。中心于2023年3月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研究试点单位,承担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医院质量认证体系的重要使命。作为中国首家通过国际医疗质量协会(ISQua)认证的机构,中心与美国JCI、澳大利亚ACHS等权威组织同列全球认证机构名录,开创了中国医院评审国际化先河。
中心按照ISQua国际准则,结合中国医院评审实践,创新性编制了《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2021版),于2022年通过ISQua外部评审会(IEEA)认证,成为中国首个获国际认可的医院评审标准。该标准以“患者为中心、质量为核心”为理念,由医院功能与任务,患者安全、医疗服务与医疗质量,医院管理三章内容组成,共186款,覆盖机构治理、医疗质量、患者安全及流程优化等各方面,助力医院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发展。认证周期为四年,通过动态整改机制确保医院持续改进。在兼顾不同国家和区域多样性的前提下,中心遵循“标准不变、目标不变、方法可异”的原则,制定了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区域的《认证操作指引》。
中心评审员培训项目和机构管理于2024年通过IEEA认证。中心组建了一支168人的国际化评审员队伍(含港澳44名),为全球推广奠定了坚实的评审专家基础。自标准实施以来,中心已完成7家医院的正式评审认证及13家医院的21次辅导工作,包括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香港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等境内外知名医院;目前准备启动认证的医院超过50家,参与认证的医院遍布内地各省份以及香港、澳门地区。
中心立足深圳前海,设立香港办事处,充分链接国际资源,并将沿着“一带一路”走向国际。2024年中心携标准成果亮相第40届ISQua国际年会,获全球同行赞誉。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作为中国医院评审认证国际化的引领者,中心将持续深化标准应用,赋能医院可持续发展,为全球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增添民众福祉贡献“中国方案”,助力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详情
国际医疗质量协会
国际医疗质量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Quality in Health Care,ISQua),是目前全球唯一的专门认证医疗评审机构的组织,被称为医疗评审机构的“考官”。全球共有60多家第三方医疗评审组织机构获得了ISQua EEA(国际医疗质量外部评审会)的认证,包括美国JCI、德国KTQ、澳大利亚ACHS、挪威DNV等。ISQua是1985年成立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具备覆盖6大洲70多个国家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网络,致力于通过教育、知识分享、外部评价、支持医疗机构和连接全球医疗人才来促进全球医疗质量和安全。协会的主要工作是为世界各国医院评审机构提供针对医疗机构的评审标准,进而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为大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促进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目标持续改进。ISQua是“评审机构的评审机构”,职责主要是对各国医疗评审机构进行认证和提供技术支持。ISQua每年召开高峰论坛,组织世界各国医疗机构评审组织和专家共同探讨医院评审评价的新理念、新标准和新方式。
详情
香港医院管理局
医院管理局(医管局)是一个法定机构,根据《医院管理局条例》于1990年成立。自1991年12月起,医管局负责管理全港公立医院及相关的医疗服务,并透过医务卫生局局长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而医务卫生局则负责制定医疗政策和监察医管局的工作。现时医管局管辖43间公立医院和医疗机构、49间专科门诊及74间普通科门诊。截至2024年3月31日,医管局合共提供超过30,000张病床,雇员人数逾90,000人。医管局是一所“以人为先”的机构,以“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为导向,旨在促进社区的健康,进一步实践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承诺:“没有人会因经 济问题,得不到适当的医疗服务”。医管局确保市民在有需要时,可使用全面、可负担、专业和以人为本的预防、治疗和复康服务。机构的宗旨是“时刻不忘 以人为先”。换言之,机构视病人、其家人、员工及社区相关人士为机构工作的核心,服务以诚,努力不懈,不分你我,一视同仁。
详情
协办单位
健康界
健康界是北京华媒康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品牌,是中国医疗改革、医院管理、医学教育、医学创新、医健产业发展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专业内容共创平台、专业项目共建平台、解决方案共选平台、医疗决策人共促平台和医务人员共学平台。
截至2025年4月,健康界全平台用户已达到1131万。
医疗决策人数字化共促平台(DIPPER)
健康界以精准医疗决策人在线为目标,借助具有激励性的专业促进项目,通过平台运营、数字化工具与数据支持,实现以医疗决策人(专家用户)为核心对象、以专业用户为辐射对象的数字化共促目标,高效推进专业促进项目效果达成。在面向患者(C端)和面向医生(D端)的医药数字化营销之外,健康界独创医疗决策人医药数字化营销概念并率先实现。
专业促进项目
以患者体验、持续发展、医疗质量、运营效率、专科专病五大主题方向为核心,以“决策共识-方法共创-成果共享-生态共建”为核心逻辑和实施路径,运用数字化产品、数据、系统支撑,通过共识、培训、探访、评选等多种形式持续赋能更广大医院。
内容生产与品牌传播
健康界拥有专业创作者/机构4620+,现有品质文章48200+、精品课程26000+、管理案例29700+,丰富的数据资产,支持用户留存和数据复用。
学术会议策划管理与传播
健康界具备完整的线上线下(O2O)组织各类会议会展的综合服务能力。主办的多个品牌活动备受行业瞩目,如 “健康界医院管理大会”“CMIA医学创新大会”“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中国医院管理奖”等。同时为医院和行业各种机构提供线上线下会议、周年学术活动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图书出版与营销服务
以原创精品图书与海外版权图书方式,出品优秀图书作品。目前已出版一百余本经典图书,并已拓展至电子图书、音视频图书、“医路悦读”读书会、与作者面对面等多种形态。
医疗企业解决方案
通过医企 + 数字化产品,为平台上的医疗决策人与医疗企业提供的院内解决方案之间形成互为驱动的「双引擎」,并借助平台上企业健康号、运营支持、数据仓库,联合打造医疗企业产品或院内解决方案进院的前哨阵地。
详情
广东省医院协会
广东省医院协会成立于1980年,1996年9月由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医院管理学会升格成立为省一级学会——广东省医院管理学会,2005年11月18日更名为广东省医院协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医疗行业协会。历经四十余载的发展历程,协会规模从小到大,实力从弱到强,迄今已成为全国同类协(学)会中影响力较大的协(学)会之一,被广东省民政厅评为全省先进民间组织、广东省省级社会团体先进单位、全省“5A”行业协会。作为省级行业协会,协会目前有会员单位800多个,设有专业委员会(分会)82个,下设广东现代医院管理研究所、广东《现代医院》杂志社,为医疗机构提供全方位为服务,为全省医院管理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繁荣学术氛围。40多年来,广东省医院协会不忘初心,秉承“服务政府、服务会员、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宗旨积极开展各类业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各界的高度认可。
详情
广东省颐养健康慈善基金会
广东省颐养健康慈善基金会是由广东省民政厅批准,广东省社会组织管理局直接管理的省级非公募社会慈善组织。于2013年11月4日正式注册成立,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创办至今已历经三届理事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资助领域明确、资助项目多样、救助与医疗相结合的创新扶贫助困”的工作模式,通过七年的努力基金会已在广东省医疗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被业界认可。基金会创办至今秉承其服务宗旨,遵循其业务范围,结合医疗临床科研发展的需求,开展了多个公益项目的资助,包括临床试验、围术期临床路径管理研究、生物科学研究、肿瘤筛查及广东省大病救助等多个医疗领域公益项目,这些项目的资助不仅惠及近千位病患得到有效治疗并且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医务工作者在临床科研领域探索与成长,他们通过资助的临床科学研究,在国内国际多个著名医学学术期刊上发表了高水平文章,促进了医学人才培养,推动了全省医疗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广东省大病救助项目,更是为广东省内粤北、粤西等贫困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特困家庭送去温暖与关爱。
详情
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
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 5 部门于 2016 年 10 月 12 日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 [2016]50 号)和《关于加强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卫科 教发 〔2016〕51 号),强调加快形成满足需求、协同高效的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体系,显著增强科技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引领和支撑能力,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特别是提出“全面加强临床医学研究”,加强临床医学研究体系与能力建设,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或企业参与科技服务机构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育和发展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评估评价、知识产权和专利服务等机构。因此,第三方医学创新服务和第三方评价服务的作用也将更加突出。
2017 年 12 月 23 日,由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及健康界联合 16 名院士、42 家中国顶级研究型医院、 39 位全国医学学科带头人共同发起,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hina Medical Innovation Alliance, 简称 CMIA)。
作为 CMIA 的落地执行机构,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也应运而生,应势而建。研究院致力于汇集医学创新要素和核心资源,构建医学创新的新机制;
加强全国高端医学创新人才、研究型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学术团体间的协同合作,理顺医学创新的成果转化渠道,促进中国医学创新研究、开发及成果的产业化、资本化,引领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为海南省积极引进国内、国际医学创新资源,为海南打造卫生大省提供项目孵化、交流、资源整合及投资整合。
研究院部署“七个一”工程 : 一个医学创新培训学院、一个医学创新论坛(年度)、一次医学创新大赛(年度)、一本医学创新白皮书(年度)、一份医院创新转化报告(年度)、一个医学创新合作平台、一个医学创新自媒体。研究院将借助各种方式,连接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医学创新主体的研究需求、临床需求和科研专业优势与医药产业的转移转化能力,缩短基础、临床与产业的转移转化周期,促进医学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资本化。
详情